秦川的世界在那天彻底改变了。
那是一个寻常的傍晚,暮色如墨,斜阳在老城的屋檐间拉出长长的影子。
秦川坐在父亲曾用过的书桌旁,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那块斑驳的木板。
屋里静得出奇,只有墙上的钟表滴答作响。
他己经习惯了这样的安静——自从父亲秦远在三个月前神秘失踪后,家里便只剩下他和一屋子的回忆。
父亲的失踪并没有留下太多线索。
警方查了很久,除了最后一次出现在东郊古旧书店的监控画面,什么都没有发现。
但秦川始终觉得事情没有那么简单。
父亲是历史学者,研究古代遗物多年,性格谨慎,怎么会突然消失?
首到那一刻,一切才有了转机。
门铃响了。
秦川走过去,门外站着一个陌生人,穿着灰色风衣,面容消瘦,眼神里藏着某种难以言说的紧张。
他递来一个牛皮纸信封:“这是秦远先生托我转交的,他说你会懂。”
秦川愣住了,接过信封,刚要问些什么,陌生人却像完成了使命般转身离去,只留下一串模糊的脚步声消失在夜色中。
信封很旧,封口用红蜡密封,印着一个奇怪的图案——像是两条交错的蛇,盘绕在一个圆环上。
他没见过这个标志。
秦川小心地打开信封,里面只有一张残破的羊皮纸,边缘焦黄,正中间是几行潦草的古文字,旁边夹着一张父亲的字条:“川儿,此物关乎至关重要之事。
切记,不可轻信旁人。
寻‘迷雾遗物’,答案在残卷。”
秦川的手不由得一颤。
迷雾遗物?
他想起小时候父亲曾说过关于“迷雾”家族的传说——这是一个消失在历史长河中的神秘家族,据说他们世代守护着某种不为人知的神器。
父亲的研究中,也曾多次提到过这个名字,可从未真正找到过实体证据。
他借着台灯昏黄的光,将那张残卷仔细展开。
古文字看起来像是中古时期的密文,秦川虽然不是专业的语言学家,但耳濡目染之下,勉强能认出几句:“迷雾之钥”、“遗物护主”、“真相藏于暗影”,以及一个模糊的地名——“雾隐镇”。
秦川猛然想起,雾隐镇是父亲常去调查的地方,那里有一座废弃教堂,传说与迷雾家族有关。
他脑海里闪过无数画面,父亲在灯下伏案查阅资料的背影,偶尔眉头紧锁,嘴里念叨着“钥匙”、“守护”、“遗物”之类的词句。
难道父亲的失踪,与这残卷上的秘密有关?
秦川越想越觉得事态严重,那种久违的紧张感在胸腔里翻涌。
他知道自己不能坐以待毙,父亲或许正因为某种原因被困于谜团之中,而这一切的线索,都指向了那张残卷。
他决定,必须亲自去雾隐镇一探究竟。
当夜,秦川收拾好随身物品,将残卷和父亲的字条一并收入背包。
出门前,他又在书架上翻找父亲的笔记本,终于在一本旧书里找到一页夹着的便签——上面写着:“迷雾遗物,三把钥匙,雾隐教堂,地下密室。”
线索愈发清晰,却也更加扑朔迷离。
三把钥匙?
地下密室?
父亲究竟发现了什么?
秦川的心跳加快,仿佛有一只无形的手在推着他向前。
夜色渐深,秦川踏上前往雾隐镇的旅途。
路上,他翻看那张残卷,越发觉得其中的暗示耐人寻味。
那几行密文就像谜团的开端,每一个词都可能隐藏着更深的秘密。
汽车在夜色中疾驰,秦川的脑海里不断回响着父亲的叮嘱:“不可轻信旁人。”
这意味着,他必须小心谨慎,或许有人己经在暗中关注着这份残卷。
父亲为何要选择此时让陌生人送来信物?
他是否早己预感到自己的失踪?
雾隐镇的轮廓渐渐浮现于远方的地平线。
那里被群山环绕,常年云雾缭绕,如同与世隔绝的隐秘角落。
秦川下车时,空气中带着淡淡的湿意,远处的教堂钟楼在雾气中若隐若现,宛如一个沉默的守望者。
他走在镇上的石板路上,心中涌动着复杂的情绪。
镇上的人不多,偶尔有几个老人坐在路边低声闲聊,见到秦川只是淡淡一瞥,神情里似乎藏着某种戒备。
他走向教堂,门前的铁栅栏锈迹斑斑,推开时发出刺耳的摩擦声。
教堂内部昏暗,残破的彩窗上投下斑驳的光影,空气中弥漫着陈旧和神秘的气息。
秦川在讲坛后方发现了一道暗门——正如父亲笔记中所示。
门后是一条狭窄的楼梯,向着地下深处延伸。
他深吸一口气,握紧残卷,踏上楼梯。
脚步声在空荡的走廊里回荡,仿佛有无数幽灵在耳边低语。
楼梯尽头,是一间石室,中央摆着一口古老的铁箱,箱盖上雕刻着与信封相同的蛇环图案。
秦川试着推动箱盖,发现箱子被三道锁扣紧锁。
父亲的笔记里提到三把钥匙,但此刻他手中只有残卷。
也许,真正的钥匙就在残卷的谜题之中。
他蹲在箱前,仔细研读残卷上的密文,忽然发现在“迷雾之钥”旁边有一行几乎不可见的微小符号。
秦川用手机放大,勉强辨认出那些符号排列成了一个数字序列——似乎是某种密码。
他试着在铁箱上的密码锁输入那串数字。
咔哒一声,第一道锁应声而开。
秦川的心跳几乎要跳出胸膛。
他明白,这只是开始。
父亲留下的残卷不仅是一份指引,更是一场考验。
雾隐镇的教堂、地下密室、三把钥匙,以及神秘的迷雾遗物——这一切的谜团正渐渐在他面前铺展。
他抬头望向昏暗的穹顶,心中暗暗发誓:无论前方有多少迷雾和危险,他都要找出父亲的下落,揭开迷雾遗物的真相。
而这,一切的故事,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