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小雨在社区中心教孩子们折纸飞机。
课堂上有个总坐在最后排的小女孩,眼神忧郁得像曾经的她。
今天下课时,小女孩悄悄塞给她一张字条:“老师,我妈妈生病了,我很害怕。”
小雨认出这是十岁的悠悠,单亲家庭,母亲去年确诊乳腺癌。
她在字条背面写下:“心态好,一切都好。”
然后开始教悠悠折第一只纸飞机。
“每只飞机,都可以带走一点点不开心。”
小雨耐心地指导着悠悠颤抖的小手。
课程结束后,小雨陪着悠悠去了医院。
病房里,悠悠母亲苍白的脸上挤出微笑:“您是林老师吧?
悠悠总提起您。
她说您教的纸飞机能带来好运。”
看着这对相依为命的母女,小雨萌生了一个想法。
她找到社区中心主任,提出了创办“纸飞机疗愈坊”的计划——免费为那些家里有重病患者的孩子提供艺术陪伴。
“经费问题我可以自己先解决,”小雨坚定地说,“场地也不需要专门安排,公园、社区空地都可以。”
主任被她的热情打动,特批了最小的一间活动室。
疗愈坊第一期招收了八个孩子:· 悠悠,母亲乳腺癌· 小杰,父亲工伤瘫痪· 安安,母亲重度抑郁症· 昊昊,姐姐是自闭症这些孩子共同的特点是过分懂事,默默承受着不该属于他们年龄的忧愁。
小雨不教他们“坚强”,而是教他们“释放”。
她带着他们在彩纸上写下不敢说出口的恐惧和悲伤,然后折成飞机,一起到户外放飞。
“让风带走它们。”
她说。
奇妙的是,随着一次次活动,孩子们真的在变化。
悠悠变得爱笑了,小杰开始愿意谈论父亲的病情,安安画出了第一张有阳光的画。
更奇妙的是,家长们的反馈接踵而至:不知道您用了什么方法,我女儿最近会主动跟我聊天了。
“我儿子居然说,妈妈的病一定会好,因为他的飞机带走了坏运气。”
半年后,疗愈坊己经办到第西期,报名人数超出了小雨的预期。
她不得不招募志愿者,却意外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应聘者。
“你好,我是市医院心理科的医生,看到你们的招募信息很感兴趣。”
站在门口的年轻男子穿着简单的白衬衫,戴着一副金边眼镜,气质温文尔雅。
小雨总觉得他有些面熟。
“我叫周明。”
这个名字让她心跳漏了一拍。
仔细看他的眉眼,果然与老周照片上的儿子有七分相似。
“你不是...”小雨记得老周说过他儿子三年前因车祸去世。
周明微微一笑:“那是我父亲对外的一致说法。
事实上,三年前我因医疗事故陷入深度抑郁,一度试图结束生命。
是父亲用‘心态好,一切都好’这句话,和他无条件的爱,一点点把我从深渊拉回。”
原来,老周不仅救了她,更救了自己的儿子。
“父亲去世前告诉我,他帮助过一个特别的女孩,这个女孩现在正在做一件很美好的事。”
周明眼中有着温暖的光,“我想参与进来,既是延续父亲的心愿,也是用我的专业帮助更多人。”
小雨感到眼眶湿润,她明白,这是老周留给他们的又一份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