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文科书院!手机版

您的位置 : 首页 > 逆流之医:华佗再临人间

第3章 药方之争,理念碰撞

发表时间: 2025-11-11
病房里的空气仿佛凝固了,所有人的目光都胶着在那张写满苍劲字迹的药方上,又或是落在那个靠在床头、气息微喘的年轻身影上。

王主任快步走上前,拿起药方仔细端详。

纸上的药材配伍清晰明了:陈皮三钱、半夏三钱、茯苓五钱、甘草一钱、丹参五钱、檀香一钱、砂仁一钱,外加生姜三片为引,正是二陈汤合丹参饮的加减方,却在剂量上做了微妙调整,恰好贴合“祛痰湿、通心脉”的核心诉求。

作为西医,王主任对中医方剂不算精通,但也能看出这药方配伍严谨,绝非信手涂鸦。

可让他难以接受的是,一个刚从***阴影中走出来、之前医术平平的学生,竟能在危急时刻拿出这样的方子,还以针灸稳住了濒死的病情。

“胡闹!”

王主任将药方拍在床头柜上,语气依旧强硬,“中医方剂讲究辨证论治,你连详细问诊都没有,仅凭肉眼观察就开方,万一出了问题谁来负责?

张大爷的肝肾功能本就虚弱,这些药材的毒副作用你考虑过吗?”

华佗靠在床头,缓缓平复着呼吸,闻言只是淡淡开口:“望闻问切,‘望’为首位。

他面色蜡黄、唇紫舌暗,脉象沉涩(虽未切脉,但观气可知气血运行),痰湿瘀阻之象一目了然,此方对症,并无不妥。”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王主任紧绷的脸:“至于毒副作用,二陈汤为祛湿化痰基础方,药性平和,丹参饮活血化瘀不伤正气,加减后更贴合老者体质,只要剂量把控得当,绝无风险。”

“你还敢提剂量?”

王主任指着药方,“丹参用到五钱,远超常规剂量,你这是拿病人当试验品!”

“常规剂量适用于轻症,他瘀阻深重,非重剂不能破瘀。”

华佗语气笃定,“我虽未切脉,但观其气血运行之态,便知其耐受度,此剂量恰如其分。”

“观气血运行?”

王主任像是听到了天大的笑话,“华景,你是不是抢救时脑子受了影响?

医学讲究客观数据,什么气血、病气,都是玄学!”

一旁的林薇薇眉头紧锁,她虽不认同王主任对中医的全盘否定,但也觉得华佗的说法过于玄虚。

她走上前,拿起药方,目光落在那苍劲的字迹上,心中的疑惑更甚——这字迹与华景之前的作业笔迹截然不同,简首像是两个人写的。

“华景,”林薇薇的声音清冷而理性,“我承认你刚才的针灸确实缓解了张大爷的症状,但中医诊疗需要严谨的辨证过程,‘观气’之说无法用科学解释,也不能作为开方的依据。

而且你没有执业医师资格证,擅自开方施针,己经违反了医疗规范。”

她看向王主任:“王主任,张大爷现在病情暂时稳定,不如先将药方送去中药房,让专业的中医师审核,同时完善相关检查,评估是否适合服用中药。”

这个提议算是折中,王主任沉吟片刻,点了点头:“也好。

但必须强调,出了任何问题,与医院无关。”

他吩咐护士将药方送去针灸科会诊,同时继续监测张大爷的生命体征,自己则带着一肚子疑虑离开了病房。

护士们也陆续散去,病房里再次恢复了安静,只剩下华佗和隔壁床渐渐平稳呼吸的张大爷。

林薇薇没有走,她走到华佗的病床边,目光锐利地看着他:“华景,你老实告诉我,你刚才的针灸手法和药方,是从哪里学来的?

还有你说的‘观气’,到底是怎么回事?”

华佗抬眸看她,眼前的女子眼神清澈,带着专业的严谨与探究,让他想起了当年自己门下那些刻苦钻研的弟子。

他沉吟片刻,没有首接回答,反而问道:“你觉得,医学的本质是什么?”

林薇薇愣了一下,没想到他会突然反问,随即答道:“是治病救人,是用科学的方法诊断疾病、缓解痛苦、延长生命。”

“不错。”

华佗颔首,“但科学的方法,是否只有一种?”

他指了指隔壁床的张大爷:“你们用仪器检测数据,用药物抑制症状,这是你们的科学。

我用望闻问切,用针灸汤药,疏通气血,驱散病邪,这也是我的科学。

只是我们观察疾病的角度不同,手段不同,但目的都是治病救人。”

“可‘气’和‘经络’,根本无法用现代科学证实其存在。”

林薇薇反驳道,“没有客观依据的诊疗,就是唯心主义,是对患者的不负责任。”

“无法证实,不代表不存在。”

华佗语气平静,“就像空气,无形无质,古人不知其为何物,却知道它是生命必需。

经络气血亦是如此,它真实存在于人体之中,只是你们尚未找到合适的方法去观测它。”

他想起刚才观气时看到的景象,心中有了一个念头:或许在这个时代,他不仅要行医救人,还要用这个时代能理解的方式,去证明古圣医道的科学性。

林薇薇被他说得一时语塞。

她研究西医多年,信奉客观数据和实证主义,可刚才华佗的针灸确实创造了“奇迹”,那张药方也看似对症,这让她固有的认知受到了冲击。

“你之前的医术,根本不是这样的。”

林薇薇换了个角度,目光紧紧锁住他,“实习时你连简单的辨证都做不好,为什么醒过来之后,像变了一个人?”

这个问题戳中了要害。

华佗心中一动,知道不能再用“华景”的身份蒙混过关。

他沉吟片刻,缓缓说道:“生死一线间,我好像想通了很多事情。

以前学的知识,突然融会贯通,一些原本不懂的医理,也豁然开朗。”

这算是半真半假的解释,既不暴露魂穿的秘密,也能勉强解释他的转变。

林薇薇显然并不完全相信,眼神中依旧带着疑虑,但看着华佗那双澄澈而坚定的眼睛,她没有再追问。

或许,真的有人能在生死关头获得“顿悟”?

就在这时,病房门被推开,之前送药方的护士匆匆跑了进来,脸上带着难以置信的神色:“林医生,华景同学……不,华景他开的药方,针灸科的李主任说,是绝佳的对症方!

尤其是剂量的调整,恰到好处,完全符合张大爷的病情!”

林薇薇和华佗同时抬头,眼中闪过不同的神色——林薇薇是震惊,而华佗则是了然。

“李主任还说,这个配伍思路非常老练,像是有几十年临床经验的老中医才能开出来的,让我们赶紧按方抓药,给张大爷服用。”

护士补充道。

林薇薇拿着药方的手指微微收紧,看向华佗的目光彻底变了。

如果说之前的针灸是“运气”,那这经过专业中医师审核的药方,就足以证明他的实力。

这个华景,真的不一样了。

华佗缓缓闭上眼睛,靠在床头。

他知道,这张药方的认可,只是他在这个时代迈出的一小步。

接下来,他要面对的,还有更多的质疑、规则的束缚,以及这个陌生世界的重重挑战。

但他并不畏惧。

只要仁心不改,医道不灭,纵使逆潮流而行,他也能在这片土地上,走出一条属于古圣医道的新生之路。

林薇薇看着他平静的侧脸,心中的疑惑渐渐被强烈的好奇取代。

她想知道,这个“重生”的医学生,还能带来多少惊喜,又能在中医这条路上,走多远。

“等你身体好些,我想和你好好聊聊。”

林薇薇留下这句话,转身走出了病房。

华佗睁开眼,望着她的背影,嘴角勾起一抹淡淡的弧度。

理念的碰撞只是开始,他与这个时代的磨合,才刚刚拉开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