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文科书院!手机版

文科书院 > 其它小说 > 妈咪别怕我保护你全文免费阅读

妈咪别怕我保护你全文免费阅读

九尾灵墨 著

其它小说连载

其它小说《妈咪别怕我保护你全文免费阅读》是大神“九尾灵墨”的代表李默林晚是书中的主精彩章节概述:1 神童初现菜市场的喧嚣像是永远也煮不开的一锅各种声音、气味混杂在一湿漉漉的地面反射着顶棚透进来的、显得格外吝啬的天林晚蹲在鱼摊面前摆着个小本子和一支秃头铅眉头拧成了一个疙摊主老一个围着沾满鳞片胶皮围裙的壮实男正不耐烦地用脚点着“我说林你这都算第三遍了!六斤二十七块一这么简单的有啥好算的?我还能蒙你不成?”老陈的声音洪带着点菜市场特有的、不容...

主角:李默,林晚   更新:2025-10-31 01:36:57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1 神童初现菜市场的喧嚣像是永远也煮不开的一锅水,各种声音、气味混杂在一起,

湿漉漉的地面反射着顶棚透进来的、显得格外吝啬的天光。林晚蹲在鱼摊旁,

面前摆着个小本子和一支秃头铅笔,眉头拧成了一个疙瘩。摊主老陈,

一个围着沾满鳞片胶皮围裙的壮实男人,正不耐烦地用脚点着地。“我说林晚,

你这都算第三遍了!六斤二两,十七块一斤,这么简单的账,有啥好算的?我还能蒙你不成?

”老陈的声音洪亮,带着点菜市场特有的、不容置疑的直率。林晚的脸颊有点发烫,

手指因为用力而微微泛白。她不是不会算,只是心里装着事,

昨晚丈夫李强又为钱的事情嘟囔了半宿,搅得她心神不宁,

这简单的乘法此刻竟像缠在一起的乱线。“六斤二两…十七块…应该是…”她喃喃着,

笔尖在纸上划拉着,数字却总是对不上。就在这时,一个还带着明显奶气,

却异常平稳的声音在她腿边响起:“一百零五块四毛。妈妈,你少算了他三块六毛。

”所有人都愣了一下。说话的是被林晚牵着的儿子,李默。他刚满三岁没多久,个子小小的,

穿着洗得发白的蓝色小夹克,脸蛋圆润,眼睛又大又黑,此刻正仰着头,看着鱼摊主老陈,

眼神里没有一点这个年纪孩子该有的怯懦或者闪烁,只有一片清澈的沉静。老陈先是一怔,

随即像是听到了天大的笑话,哈哈笑了起来,

震得旁边水箱里的鱼都惊得甩了下尾巴:“哎哟我的小祖宗!你才多大点儿,会数数了没?

还一百零五块四毛?你妈都算不明白呢!”周围几个摊贩和顾客也凑趣地笑起来,

目光落在小小的李默身上。林晚也有些窘,轻轻拉了拉儿子的手:“默默,

别乱说…”李默却不为所动,依旧看着老陈,语气平铺直叙,

像在陈述一个再自然不过的事实:“六斤二两,就是六点二斤。单价十七元每斤。

计算结果是105.4元。你刚才重复了三次六八四十八,

是乘法口诀记忆混淆导致的计算错误。应收105.4元,实收101.8元,

差额3.6元。”空气瞬间安静了。

那串流畅的数字和“乘法口诀记忆混淆”这种词从一个三岁孩子嘴里吐出来,

带着一种近乎诡异的违和感。老陈张着嘴,笑声卡在喉咙里,脸上的横肉僵住了。

旁边看热闹的人也敛了笑容,面面相觑。林晚是最震惊的那个。她猛地低头,

看着儿子平静无波的侧脸,心脏像是被什么东西攥了一下,又猛地松开,狂跳起来。

她想起李默出生时就不同寻常,不哭不闹,只是睁着一双过于清醒的眼睛打量这个世界。

平日里他也极其安静,学说话快得惊人,而且从不说不符合情境的稚语。

她一直以为只是孩子聪明早慧,可现在…老陈不信邪,夺过林晚手里的本子和笔,

自己吭哧吭哧又算了一遍。越算,额头汗珠越密。最后,他抬起头,

眼神像看怪物一样盯着李默,嘴唇哆嗦了几下,没说出话,

默默地从油腻的钱夹里抽出三块六毛钱,塞到林晚手里,然后像是躲什么似的,

赶紧转身去招呼别的客人了。林晚攥着那几张皱巴巴的毛票,手心里全是汗。她牵着李默,

几乎是逃离了那个让她如坐针毡的鱼摊区域。直到走到人稍微少些的蔬菜区,她才停下脚步,

蹲下身,双手握住儿子小小的肩膀,

声音带着自己都没察觉的颤抖:“默默…你…你刚才说的那些…你跟谁学的?

”李默看着母亲眼中清晰的惊惶与困惑,

那双黑曜石般的眼睛里第一次掠过了一丝类似“考虑”的情绪。他静默了两秒,

然后伸出小手,轻轻放在林晚的手背上。那动作带着一种远超年龄的安抚意味。“妈妈,

”他的声音依旧奶声奶气,却有种奇异的穿透力,“你不用怕。我只是…知道而已。

”2 机械天才这只是个开始。接下来的几年,

林晚的世界观被这个“只是知道”的儿子持续地、温和地打败着。李默五岁那年,

林晚为了补贴家用,接了些缝纫零活。家里那台老掉牙的脚踏式缝纫机,吱嘎作响,

效率低下,针脚也时密时疏。她常常踩到深夜,腰酸背痛,指尖被针扎出无数小孔。

李默总是搬个小凳子坐在旁边,不说话,只是看着。看了几天后,

他问林晚要了螺丝刀和钳子。林晚只当孩子好奇,叮嘱他小心别伤着手,也没太在意。

结果第二天放学回家,她看到那台缝纫机被大卸八块,零件摆了一地。林晚当时眼前一黑,

差点没晕过去。这可是一家重要的经济来源!然而,李默从零件堆里抬起头,

脸上还沾着点机油,眼神却亮得惊人。“妈妈,传动机构磨损过度,送布牙的同步也有问题。

我调整了一下,更换了家里能找到的替代垫片,重新校准了。”他拉着林晚的手,

示意她试试。林晚将信将疑地坐上椅子,脚下一踩——机器运转的声音变得轻快而流畅,

几乎听不到杂音。她拿过一块布头试了试,针脚均匀细密,速度比之前快了一倍不止!

她震惊地回头,看着儿子。李默只是微微歪了歪头,像是在评估改进效果,然后点了点头,

似乎还算满意。“默默…你…”林晚的声音卡住了,巨大的惊喜和更深的茫然交织在一起。

李默走过来,拿起桌上一块林晚准备用来擦机器的软布,踮起脚,

小心地擦掉她鼻尖上不知道什么时候沾上的一点灰。“妈妈太累了,”他说,

“这样能快一点。”那一刻,林晚看着儿子沉静的眼眸,里面清晰地映出自己怔忪的脸。

她忽然觉得,那些无法理解的异常,在这个纯粹的、为她着想的举动面前,都变得不重要了。

她俯身,紧紧抱住了这个小小的、却仿佛蕴藏着无尽能量的身体。

3 骗局揭穿李默七岁那年,家里发生了一件更隐晦的事。李强那段时间忽然变得格外忙碌,

回家也晚,时常一个人躲在阳台打电话,语气时而兴奋,时而焦躁。有一次,李默路过阳台,

清晰地听到父亲压低的嗓音里夹杂着“稳赚”、“内部消息”、“翻本”之类的词。

又过了几天,李默看见李强趁着林晚在厨房忙碌,

偷偷摸摸地翻找卧室衣柜顶上的一个旧鞋盒——那是林晚藏积蓄的地方。

李强从里面拿出那个深红色的存折,快速塞进了自己外套内袋,

脸上带着一种孤注一掷的潮红。李默什么都没说。第二天是周末,

李强一大早就急匆匆出了门,说是有“重要应酬”。林晚在卫生间洗衣服。

李默悄无声息地走进父母卧室,灵活地借助椅子爬上衣柜,打开了那个旧鞋盒。

里面果然空了。他并不意外。

他早就通过零碎的信息拼凑出父亲打算参与的那个“高科技农业项目”本质上是个庞氏骗局。

他沉思片刻,没有惊动母亲,而是走到客厅,

从电话机旁拿起一张李强之前随手扔下的、印着那个投资项目联系方式和地址的宣传单,

默记下来。然后,他回到自己房间,

打开那台林晚省吃俭用给他买的、主要用于查阅学习资料的老旧笔记本电脑。

纤细的手指在键盘上快速敲击,黑色的命令提示符窗口弹出来,代码一行行滚动。

他那双总是平静无波的眼睛里,此刻闪烁着冷静专注的光芒,

像是一个最精锐的猎手在追踪猎物。几个小时后,

他找到了他想要的东西——那个项目背后空壳公司的注册信息、几个关联账户的异常流水,

以及一些被掩盖得很好的、早期投资者的投诉和报警记录,都指向这是一个即将崩盘的骗局。

证据确凿。他删除了浏览记录,清理掉所有操作痕迹。然后,他走到客厅,假装玩捉迷藏,

在沙发垫子的缝隙深处,摸到了那个硬硬的、深红色的小本子——他昨天傍晚,

趁着父母都没注意,悄悄从李强准备第二天穿的另一件外套里转移出来的。他拿着存折,

走进还在卫生间埋头搓洗衣服的林晚身边,轻轻拉了拉她的衣角。“妈妈,你看,

爸爸的存折掉到沙发缝里了。”他把存折递过去,语气平常得像是在说今天天气不错。

林晚湿漉漉的手在围裙上擦了擦,接过存折,愣了一下。她记得这个存折,

里面是她这些年偷偷攒下的、准备将来给李默读好学校用的三万块钱。

她明明藏在…怎么会掉到沙发缝里?而且,李强怎么会把存折随便放?她还没来得及细想,

傍晚时分,李强就怒气冲冲地回来了,一进门就开始翻箱倒柜,脸色铁青,

嘴里不干不净地骂着:“妈的,老子的存折呢?见鬼了!”林晚看着手里紧握的存折,

又看看暴躁的丈夫,想起儿子平静递过存折的样子,一个模糊而可怕的猜想浮上心头。

她深吸一口气,走过去:“你找这个?”李强一把夺过存折,翻开来确认钱还在,

先是松了口气,随即又火冒三丈:“你拿我存折干什么!

知不知道我今天差点就…”“你拿这钱要去干什么?”林晚打断他,声音不大,

却带着从未有过的冷意。李强语塞,眼神闪烁,支吾着:“男人家的事,你少管!投资!

赚大钱!”“投资?”林晚重复着这个词,心脏一点点沉下去,“投什么资?

是不是那个‘绿野丰收’计划?”李强脸色骤变:“你…你怎么知道?”“我怎么知道?

”林晚忽然觉得一阵无力,她看着这个同床共枕多年的男人,只觉得陌生,“李强,

这是给默默读书的钱!是你答应过我绝不动用的!”“读书读书!就知道读书!

等老子赚了大钱,还怕没好书读?”李强恼羞成怒,挥着手臂,“妇人之见!头发长见识短!

这项目稳赚不赔,内部有人!错过了这村就没这店了!”“稳赚不赔?

”林晚的声音颤抖起来,她举起一直握在手里的手机,

屏幕上是李默刚刚悄悄塞给她的一张打印出来的、模糊但能看清内容的截图,

是李默从旧报纸扫描件里找到的、关于类似骗局的报道,“你看看这个!这根本就是个骗局!

多少人血本无归!”李强凑过去一看,脸色瞬间惨白,但嘴上仍强硬:“你…你胡说!

这是假的!你从哪儿弄来的?”“假的?”林晚眼泪终于涌了出来,不是伤心,

是愤怒和后怕,“李强,你醒醒吧!你是不是非要等到这个家底都被你败光了,

才肯承认自己错了?!”“我错了?我他妈为了这个家拼死拼活,想多赚点钱还有错了?

”李强像是被戳到了痛处,彻底失控,猛地扬起手——一直安静站在客厅角落阴影里的李默,

眼神骤然一冷。然而,那只手终究没有落下来。李强看着妻子泪流满面却倔强昂着的头,

看着角落里儿子那双冷得像是能冻结空气的眼睛,那股邪火像是被兜头浇了一盆冰水,

瞬间熄灭了。他颓然地放下手,喘着粗气,一把抓起桌上的存折,塞进口袋,

头也不回地冲出了家门,重重摔上了门。巨大的摔门声在小小的客厅里回荡,

震得墙壁仿佛都在颤抖。屋子里死一般的寂静。只有林晚压抑的、细微的抽泣声。

她慢慢地滑坐到冰冷的水泥地上,双臂抱住膝盖,把脸埋了进去。肩膀剧烈地耸动着,

这些年的委屈、隐忍、疲惫、恐惧,在这一刻全面爆发。这个家,这个男人,

她曾经以为的依靠,原来如此不堪一击。她觉得自己像个笑话。不知过了多久,

一双小小的、温暖的手轻轻抱住了她的脖子。林晚抬起泪眼朦胧的脸。

李默不知何时来到了她面前,他伸出小手,用指尖,极其轻柔地、一点点擦去她脸上的泪水。

他的动作那样小心,仿佛在擦拭一件绝世珍贵的易碎品。“妈妈,别哭。”他的声音很轻,

却像有着某种奇异的力量,穿透了令人窒息的悲伤,“为不值得的人流泪,是浪费。

”林晚望着儿子那双过于早熟、此刻盛满清晰心疼的眼睛,心脏像是被泡在温水里,

又酸又软。她伸手,将儿子紧紧、紧紧地搂在怀里,仿佛他是狂风暴雨中唯一可靠的浮木。

她的声音带着浓重的鼻音,

破碎不堪:“默默…妈妈只有你了…妈妈只有你了…”李默安静地依偎在母亲怀里,

感受着她身体的颤抖和滚烫的泪水浸湿自己的肩头。他没有挣扎,只是更紧地回抱了她一下。

然后,他稍微退开一点,仰起脸,看着母亲通红的眼睛。客厅昏暗的光线落在他脸上,

那张稚嫩的面容上,第一次浮现出一种近乎庄严的神情。他抬起手,

用掌心最后抹了一下林晚湿润的脸颊,一字一句,清晰而笃定地说:“妈妈,你不仅有我,

”他的声音不大,却像一道光,劈开了满室的阴霾与绝望。“还有整个未来。

”4 未来之光李默的话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林晚心中漾开一圈又一圈的涟漪。

“未来”这个词,对于一个刚刚在婚姻的泥沼中挣扎出来、身心俱疲的女人来说,太过宏大,

也太过渺茫。但儿子眼中那不容置疑的笃定,像暗夜里微弱却执着的星光,

让她不由自主地想要去相信。存折事件后,李强有近半个月没回家,音讯全无。

家里突然安静下来,那种安静起初让人心慌,但很快,一种前所未有的松弛感开始蔓延。

不用再担心突如其来的指责,不用再小心翼翼地计算每一分钱是否用得“妥当”,

不用再忍受那令人窒息的、名为“传统”实则控制的气息。

林晚看着那台被儿子改造过的缝纫机,它安静地立在角落,却仿佛蕴藏着某种力量。

她坐下来,脚下轻轻一踩,机器发出轻快均匀的“哒哒”声,针脚细密整齐,

速度确实快了许多。她摸着平整的线迹,心里那个模糊的念头逐渐清晰起来。“默默,

”晚饭时,她给儿子夹了一筷子青菜,语气带着试探,“妈妈想…多接点缝纫的活儿,

你看行吗?”李默正用勺子舀汤,闻言抬起头,黑亮的眼睛看着她:“当然行。

妈妈的技术很好。”他顿了顿,补充道,“而且,效率已经提升了百分之四十七点三,

单位时间产出更高,接更多活是合理的。”林晚被他精准的数字逗得想笑,心里却莫名踏实。

“那…妈妈明天就去多联系几家裁缝店和布行李老板?”“可以。”李默点点头,

像个小大人一样分析,“不过,单纯承接来料加工,利润空间有限,且被动。妈妈,

你有没有想过,自己设计一些样式独特的物件?”“设计?”林晚愣住了。

她只是个会按照固定样式缝补、改衣服的女工,设计这个词离她太遥远了。“嗯。

”李默放下勺子,跑回房间,拿出一个他用旧作业本装订成的“草图本”,翻到某一页。

上面用铅笔勾勒出几个简洁的包包样式,线条流畅,结构巧妙,

旁边还标注着尺寸和用料建议,甚至还有简单的受力分析草图。“比如这种帆布包,

结构稳固,容量大,可以加上妈妈擅长的刺绣点缀,

定位可以是喜欢独特手作的学生和年轻上班族。成本可控,溢价空间却比单纯加工高很多。

”林晚接过本子,看着那些图纸,手指微微颤抖。她从未想过,

儿子的“知道”竟然能延伸到这种程度。这不仅仅是算账和修机器,这是…创造。

“我…我能行吗?”她下意识地问,声音里带着自己都没察觉的渴望与胆怯。李默看着她,

眼神平静而肯定:“妈妈,你连那么复杂的盘扣和苏绣都能做得那么好,

这些简单的版型对你来说很容易。难点在于市场推广和初始客户积累,我们可以一步步来。

”他的话语里没有一丝怀疑,仿佛林晚能做出世界上最精美的设计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这种无条件的信任,比任何鼓励都更有力量。林晚深吸一口气,

胸腔里那股沉寂已久的热流又开始涌动。“好!妈妈试试!”说干就干。

林晚白天继续接改衣服的零活维持基本开销,晚上就在李默的“技术指导”下,

开始尝试制作他设计的帆布包。李默不仅提供设计图,

还会用最浅显的语言讲解如何裁布更省料,如何缝合更牢固,

甚至用物理知识解释为什么某个部位需要加强针脚。过程中并非一帆风顺。

林晚第一次自己裁大片帆布时,手抖裁歪了,浪费了一块料子,心疼得直叹气。

李默没说什么,只是拿起剪刀,把裁坏的布料重新修剪,变成了一个小巧的笔袋。“看,

妈妈,错误有时是另一种创造的开始。”他举着那个意外诞生的笔袋,语气平淡,

却让林晚豁然开朗。还有一次,林晚尝试在包上绣一朵复杂的海棠花,拆了绣,绣了拆,

总觉得不满意,烦躁得想把针扔了。李默搬个小凳子坐在她旁边,也不催她,

只是拿起另一块布头,用最基础的直针绣法,绣出了一片脉络清晰的叶子,

针脚均匀得像是机器压出来的。“妈妈,基础牢固,形态自现。不必追求一步到位。

”他把自己绣的叶子递给她看。林晚看着那片朴素的叶子,忽然就静了下来。

她不再执着于那朵想象中的繁花,而是从最简单的花瓣轮廓开始,一针一线,慢慢勾勒。

当她终于绣出第一朵让自己满意的、略显稚拙却充满生气的海棠花时,那种成就感,

比她完成任何一件来料加工活都要强烈百倍。第一批五个帆布包做好的那天,

林晚摩挲着上面自己亲手绣制的、独一无二的花纹,眼眶有些发热。

手智能手机——他用帮邻居小孩辅导功课换来的报酬买的——笨拙但认真地给每个包拍了照,

调整光线和角度。“妈妈,我们需要让潜在客户看到它们。

”他打开一个刚刚注册的、名为“晚默工坊”的社交平台账号,把照片传了上去,

配文是林晚在李默鼓励下写的简短介绍:“手工帆布包,每一针都有温度。接受小定制。

”发布的那一刻,林晚的心跳得飞快,像是等待一场审判。起初几天,

账号只有零星几个点赞,无人问津。林晚有些气馁,李默却毫不意外。“信息扩散需要时间,

口碑积累需要过程。妈妈,耐心。”他每天会花一点时间,

研究平台上其他成功手工艺人的账号,学习他们的展示方式和互动技巧,

然后悄悄优化“晚默工坊”的页面。转机发生在一个周末。

李默“辅导”过的一个邻居孩子的妈妈,一位颇有时尚品味的年轻白领,偶然看到了账号,

被一款简洁大方、绣着一枝翠竹的托特包吸引,下了订单。收到货后,

她对做工和设计赞不绝口,不仅自己在朋友圈大力推荐,还带来了两个同事下单。

“晚默工坊”终于迎来了第一批真正的客户。虽然订单量很小,但每一个好评,每一次回购,

都让林晚脸上的笑容多一分,腰板挺直一分。她开始更自信地尝试新的刺绣图案,

甚至根据客户的喜好进行微调定制。她发现,自己并非没有审美,只是过去那些灵感,

被日复一日的琐碎和压抑的生活磨平了棱角。赚到的第一笔“设计款”收入,

林晚没有像往常一样立刻存起来,而是带着李默去了一趟书店。

她给儿子买了他想要的一套《百科全书》,

又给自己挑了两本关于服装设计和色彩搭配的入门书。抱着沉甸甸的书走出书店,

午后的阳光暖洋洋地洒在身上。林晚低头看着身边抱着大书、步履平稳的儿子,

忽然觉得脚下的路从未如此坚实。“默默,”她轻声说,

“妈妈好像…看到一点你说的‘未来’了。”李默抬起头,阳光在他浓密的睫毛上跳跃,

他嘴角微微弯起一个几乎看不见的弧度。“妈妈,这只是开始。”他顿了顿,

看着街上熙攘的人流和远处林立的高楼,目光悠远,“世界的运行规则正在改变。

知识、创意和与人的有效连接,会比单纯的经验和体力更值钱。妈妈,你拥有的,

比你以为的多得多。”林晚顺着他的目光看去,那些曾经觉得冰冷陌生的高楼,

此刻仿佛也成了充满机遇的所在。她不再只是一个依附于丈夫、局限于灶台和缝纫机的女人。

她是能做出独特手工包、有人认可、能靠自己和儿子一起探索新生活的林晚。

她牵起儿子的手,那小手温暖而有力。“嗯,”她应着,声音里带着前所未有的轻盈与坚定,

“妈妈知道了。”“晚默工坊”的社交账号下,开始有了零星的留言。

不再是邻居朋友出于善意的捧场,而是真正被产品吸引的陌生人。

一条询问定制猫咪图案的留言,让林晚对着手机屏幕研究了半宿,画了七八张草稿,

直到李默指出第三版猫咪胡须的弧度最符合流体力学与视觉美学的平衡,她才最终定稿。

李默的存在,像一台无声而高效的超级计算机,精准地优化着林晚前进路径上的每一个节点。

他分析了“晚默工坊”初期有限的客户数据,

用林晚听不懂的术语嘀咕着“用户画像”、“复购率”和“口碑传播节点”,

然后给出林晚能听懂的建议:“妈妈,下次可以在包裹里放一张手写感谢卡,成本几乎为零,

但情感溢价很高。” 或者,“那位买了翠竹包的王小姐,

她的同事很可能具有相似审美和消费能力,我们可以推出一个‘同色系不同绣样’的小系列。

”林晚似懂非懂,但她信任儿子。她找来废弃的硬卡纸,仔细裁成小方块,

用钢笔认真写下每一句道谢和祝福,字迹不算漂亮,却工整诚恳。果然,

很快就有客户在评论里晒图,特意提到了那张“温暖的小卡片”。信心,像春雨后的藤蔓,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小编推荐

最新小说

最新资讯

标签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