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文科书院!手机版

文科书院 > > 我在黄泉搞基建(高杰赵强)完结小说_小说完整版免费阅读我在黄泉搞基建高杰赵强

我在黄泉搞基建(高杰赵强)完结小说_小说完整版免费阅读我在黄泉搞基建高杰赵强

铲铲下棋找我 著

都市小说完结

小说《我在黄泉搞基建》是知名作者“铲铲下棋找我”的作品之一,内容围绕主角高杰赵强展开。全文精彩片段:华国建筑的金牌项目经理高杰,因公司裁员失业,在买醉消愁时为救一个小孩被泥头车“创飞”。本以为人生终结,却魂穿到一个秩序崩坏、百废待兴的黄泉地府。看着拥堵的忘川河、危房的奈何桥、堪比贫民窟的枉死城,他的项目经理之魂熊熊燃烧!且看他如何用现代项目管理、工程技术与人脉手腕,从承包一个小工程开始,组建“黄泉施工队”,狂揽功德,整顿地府职场,最终成为重塑幽冥秩序的“黄泉总工”!

主角:高杰,赵强   更新:2025-10-31 16:39:47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意识被一股无形的力量牵引,穿透了生与死的隔膜。

高杰再次“睁眼”时,预期的阴森威严并未出现,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沉沦于时光深处的、令人窒息的古旧与破败。

他站在一条宽阔却残破不堪的石板路上,路面坑洼不平,积着浑浊的污水,散发出土腥与腐朽混合的气味。

这应该就是黄泉路,但并非传说中鬼火森森的模样,倒更像是一条被废弃了千年的古道。

路两旁,传说中的彼岸花稀稀拉拉地开着,颜色黯淡,花瓣蔫软,如同蒙尘的旧绸。

抬头望去,天空是一种永恒的、令人压抑的昏黄色,没有日月星辰,只有一片浑浊的光源,不知从何而来。

空气阴冷潮湿,穿透他半透明的魂体,带来一种浸入骨髓的寒意。

没有牛头马面押解,只有前方望不到尽头、目光呆滞、默默前行的魂灵队伍。

他们穿着各个时代的服饰,从宽袍大袖到现代的西装T恤,无一例外,都像被抽走了所有生气,在这条破败的古路上蹒跚而行。

走了不知多久,前方出现了一条河,河水是浑浊的土黄色,流速缓慢,死气沉沉。

这定然是忘川河。

河上那座名震三界的奈何桥,更是让高杰倒吸一口冷气。

那是一座巨大的、古朴的石拱桥,风格雄浑,依稀可见当年的气魄。

但如今,桥体上布满了巨大的裂纹,如同老人脸上的深壑。

桥栏杆多处断裂,用不知从哪里找来的、歪歪扭扭的木桩和粗糙的铁链勉强支撑、围挡。

桥面坑洼,魂灵走过,深一脚浅一脚,甚至有魂体不小心踩进深坑,需要别的魂体费力拉拽才能出来。

桥头,一个简陋的茅草棚下,坐着一位穿着古旧襦裙的老妪,面容模糊,正是孟婆。

她面前没有现代化的汤桶,只有一个巨大的、仿佛从远古传承下来的陶瓮,下面柴火微弱地燃烧着。

她用一个长柄木勺,机械地从瓮里舀出浑浊的汤水,倒入一个个粗陶碗中,递给经过的魂灵。

整个场景,古老得如同定格在千年前的画卷,只是这画卷,早己褪色、残破,充满了行将就木的气息。

过了奈何桥,便是所谓的“阎罗十殿”。

但见到的景象,更是让高杰的心沉了下去。

那并非十座森然殿宇,而是一片连绵的、仿古制的建筑群,飞檐斗拱的形制还在,却早己朱漆剥落,梁柱朽坏。

许多偏殿甚至己经坍塌了一半,用竹竿和破布勉强撑着,防止彻底垮塌。

殿宇间穿梭的鬼差,依旧穿着古式的差役服,但颜色褪尽,补丁摞补丁,手中的水火棍、锁链等物,也多是锈蚀、开裂,显得有气无力。

进入“秦广王殿”,殿内空间开阔,却昏暗异常。

判官高坐于古朴的木案之后,但那木案一角己经腐烂。

判官手中拿着的,并非生死簿书卷,而是一块块沉重的、布满裂纹的竹简!

他皱着眉头,用一支秃了毛的判官笔,在竹简上艰难地刻划着,发出“沙沙”的刺耳声响。

旁边堆叠的竹简如山,许多己经散落在地,被鬼差费力地重新捆扎。

信息化的浪潮,似乎从未席卷过这片死后的世界。

这里的时间,仿佛停滞在某个遥远的古代,并且正在不可逆转地滑向彻底的腐朽。

在等待审判的漫长过程中,高杰注意到了殿内一角设立的“功德司”。

那里同样排着长队。

墙壁上悬挂着几片巨大的、颜色发黑的木牍,上面用古老的篆文刻着兑换规则,旁边有鬼差负责用更小的木片进行记录核算。

地府的官方货币,依旧是“功德”。

但其运作方式,充满了前现代的繁琐与低效:阳世功德记录: 生前善行,由各地日夜游神、灶神等底层神祇,以口述或刻于细小竹简的方式,层层上报。

过程中难免疏漏、延误,甚至竹简霉变、虫蛀,导致记录缺失。

审核更是缓慢,动辄以人间年计算。

地府劳务折算: 鬼差、杂役的“阴俸”,以功德结算,但数额极低,且发放不及时,常被拖欠。

阳世供奉兑换: 这是最混乱的一环。

后代焚烧的纸钱,其“价值”并非看面额(那庞大的数字在这里毫无意义),而是看焚烧时虔诚心意所附着的“念力”强弱。

一丝真诚的追思,远胜万亿滥竽充数的纸钱。

功德司的鬼吏需要凭借一种古老的法器(一个布满铜锈的罗盘)来艰难地测量每份纸钱蕴含的微弱念力,以此折算成功德,效率低下,误差极大。

因此,地府的经济体系呈现出一种怪异的形态:硬通货:纯净功德。

由地府官方认证、记录在特定玉牌或玉简中的精纯能量,可用于支付投胎优选、免除刑罚、购买地府灵物(如效果更好的孟婆汤)等。

极为稀缺。

劣质通货:杂念纸钱。

大部分阳世焚烧的纸钱,因心不诚,蕴含念力杂乱稀薄,兑换率极低,且极易在流通过程中“贬值”(念力消散)。

鬼魂们通常用它来向底层鬼差行些小方便,但往往效果不佳。

这种依靠原始方式记录、核算、流通的货币体系,效率低下,严重制约了地府的“经济活力”,使得一切维修、更新都缺乏“资金”支持。

看着这比阳间任何烂尾楼和豆腐渣工程都要不堪的古旧废墟,高杰心中充满了巨大的疑问。

华夏五千年,多少惊才绝艳之士、能工巧匠魂归于此?

为何无人改造这破烂地府?

他仔细观察,渐渐发现了端倪:规则压制,神力禁锢: 地府的一切,似乎都运行在一种固有的、强大的“天道规则”之下。

这里的建筑、工具、甚至鬼差的行动,都依赖于一种特定的“阴司神力”来驱动。

来自阳间的人才,其知识、技能是基于物理规则和科学原理的,在这里完全无法调用这种“神力”。

一个顶尖的建筑师,无法用这里的朽木残石盖起稳固的大殿;一个工程师,无法让这里的破败机械运转。

他们的知识体系,在此地是“无效”的。

结构僵化,积重难返: 地府的管理体系层级森严,运行了无数岁月,早己僵化到骨髓里。

任何变革的想法,都需要层层上报,经过十殿阎罗、各方鬼帝乃至更高存在的审批。

这流程漫长到令人绝望,且极易被守旧势力以“遵循古制”、“不扰阴阳”为由驳回。

鲁班来了,他的新式营造法式,可能连负责维修的工头鬼吏那关都过不了。

资源匮乏,巧妇难为: 地府本身似乎极度缺乏“资源”。

不仅是功德这种货币资源,更包括维系运转的基础能量(信仰念力),以及能够承载神力的特殊材料。

没有这些,任何蓝图都是空中楼阁。

诸葛亮再世,没有“神力木材”和“念力铆钉”,也造不出跨越忘川的结实新桥。

魂力损耗,灵性蒙尘: 高杰能感觉到,进入地府后,自己的思维虽然清晰,但那种在阳间锐意进取、充满创造力的“火花”正在减弱。

整个地府弥漫着一种消磨意志、令人麻木的力量。

许多生前才华横溢的魂灵,在此地长久等待和压抑下,可能也逐渐失去了改造环境的激情与心力,最终变得和那些目光呆滞的鬼魂一样,随波逐流。

原来,不是无人想改变,而是这地府的底层规则、组织结构和资源状况,共同构成了一个坚不可摧的牢笼,将一切来自阳间的智慧与才华,都消弭于无形。

“下站魂灵,高杰,上前听判!”

殿上,判官沙哑的声音传来,打断了高杰的思绪。

他看着判官手中那记录着他一生功过的、可能同样破旧不堪的竹简,心中不禁泛起一丝荒谬的苦笑。

他这个阳间的金牌项目经理,在这个连项目立项都可能需要刻三千片竹简报批的古旧地府,又能做些什么呢?

或许,他唯一能“优化”的,只有自己接受这破败现实的“心态”了。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