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文科书院!手机版

文科书院 > > 温雪遇白风白野温清辞免费完整版小说_热门小说大全温雪遇白风白野温清辞

温雪遇白风白野温清辞免费完整版小说_热门小说大全温雪遇白风白野温清辞

一滩摆烂的鼠鼠 著

言情小说连载

金牌作家“一滩摆烂的鼠鼠”的优质好文,《温雪遇白风》火爆上线啦,小说主人公白野温清辞,人物性格特点鲜明,剧情走向顺应人心,作品介绍:《温雪遇白风》是一本纯爱,甜宠小说,主角分别是温清辞,白野,由网络作家“一滩摆烂的鼠鼠”所著,故事情节引人入胜。本站纯净无广告,欢迎阅读!本书共计9974字,1章节,更新日期为2025-10-31 20:03:26。该作品目前在本网 sjyso.com上完结。小说详情介绍:温雪遇白风

主角:白野,温清辞   更新:2025-10-31 21:39:51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第一章 古籍馆的初遇,像是雪撞了风市立古籍馆的后院栽着两株玉兰,四月初正好是花期,

白瓣缀着浅紫的萼,风一吹就飘得满院都是。温清辞坐在二楼修复室的窗边,

指尖捏着支细竹镊子,正往唐代佛经残卷的裂口里填浆糊。浆糊是她早上刚熬的,

糯米掺了点朱砂,熬得稠而不粘,连气息都带着点古旧的甜。她穿了件月白色的真丝衬衫,

袖口挽到小臂,露出腕骨分明的手。鼻梁上架着副银框眼镜,

镜片偶尔反射出窗外的玉兰影子,把那双本就清冽的眼睛衬得更冷,

连垂眸时睫毛落在眼下的阴影,都透着股“生人勿近”的疏离。修复室里很静,

只有镊子碰着纸页的轻响,还有墙上挂钟的滴答声,慢得像要融进这满室的墨香里。

“砰——”楼下传来一声轻响,像是有人撞了书架。温清辞的镊子顿了顿,却没抬头。

古籍馆里偶尔会有游客误闯修复区,大多是找书的,等发现这里“非工作人员勿入”的牌子,

自会悄悄离开。可这次的脚步声没走,反而踩着木质楼梯上来了,节奏轻快,

带着点漫不经心的晃悠感,不像游客的拘谨,倒像逛自己家似的。下一秒,

一道带着笑意的声音在门口响起:“请问一下,《明代金石考》在哪个架?我找了一楼三楼,

标签贴得跟捉迷藏似的,没看着。”温清辞这才抬眼。

门口站着的女人穿了件水洗蓝的牛仔外套,里面是件黑色印花T,领口别着枚铜制相机徽章。

头发随意地扎成高马尾,碎发落在颈侧,额前的刘海有点乱,像是刚从外面跑进来。

她眼睛很亮,像盛着正午的阳光,笑起来时嘴角会弯出个浅浅的梨涡,

可眼神里又带着点不加掩饰的直爽,连问话的语气都透着股“找不到就直接问,

别磨叽”的随心所欲。是白野。温清辞心里轻轻记了个名字,

她是上周古籍馆办“古籍与现代摄影”讲座,这人是特邀讲师,

抱着台单反在台上讲“如何用镜头抓古籍的肌理感”,说话直白得有点毒,

比如当着馆长的面吐槽“有些古籍展览的灯光打得像拍恐怖片,暗得连字缝里的灰都看不见,

还看什么细节”,当时她就坐在台下最后一排,隔着十几个人,

还能听见白野说话时带的轻笑,像风吹过树叶的响。“左转第二个书架,最上层,

红布函套的就是。”温清辞的声音很轻,像落在纸页上的墨,没什么情绪起伏,

说完就收回目光,重新落回佛经残卷上。镊子还夹着一点浆糊,再慢些,就要干在纸上了。

白野“哦”了一声,却没走,反而凑到门口的桌边,

俯身盯着温清辞手里的活儿看:“你这是补佛经?我上次听讲座资料说,唐代残卷最娇贵,

浆糊得用陈糯米熬,还得掺朱砂防潮,是吧?”镊子的动作又顿了顿。

温清辞没想到她会懂这个,白野看着像个整天在外跑拍摄的自由摄影师,

扛着相机追日出赶晚霞,怎么会留意古籍修复的细节?她没回头,只“嗯”了一声,

算是回应。“啧,”白野却没识趣地离开,反而拉了把椅子坐在她对面的桌边,

她没敢坐太近,怕碰着桌上的古籍,胳膊肘撑着桌沿,托着下巴看她,“温老师是吧?

上次讲座你坐在最后一排,穿的也是这件衬衫?我记得你,因为你全程没笑过,

脸冷得像刚从冰窖里捞出来的雪团,跟旁边打盹的大爷形成鲜明对比,特好认。

”温清辞的指尖终于有了点微不可察的颤动。她这人不爱热闹,也不擅长和人闲聊,

尤其是这种直白到有点“冒犯”的闲聊。可白野的语气里没恶意,只有纯粹的好奇,

连眼神都亮堂堂的,像在看什么有趣的东西,不是那种让人反感的打量。她没接话,

只是把镊子上的浆糊轻轻填进残卷的裂口,动作慢了点,像是在琢磨怎么回应,

又像是在故意避开。白野倒也不觉得尴尬,

自顾自地继续说:“我今天来是想拍点古籍的细节,给杂志做配图。你这修复的佛经能拍吗?

我保证不碰,就站远了拍,光线也调柔点,不晃眼。”这次,温清辞终于抬了头。

她看了白野一眼,目光扫过她肩上挂着的单反相机。相机是黑色的,机身有几道浅痕,

像是用了很久,镜头盖没关,能看见里面的镜片,很干净。她沉默了两秒,

才开口:“现在不行,残卷还没补完,怕反光影响修复。下周展览时会展出,到时候可以拍。

”“行,”白野立刻点头,没半点犹豫,“那我下周再来。对了,你喝不喝花茶?

我刚才在楼下便利店买了瓶茉莉花茶,无糖的。看你这气质,不像爱喝甜的。”说着,

她就从牛仔外套口袋里掏出一瓶茶,放在温清辞手边的桌角,离古籍远远的,怕洒了。

瓶身还带着点凉气,是刚从便利店冰柜里拿出来的。温清辞的目光落在那瓶茶上,

标签是她常喝的那个牌子,无糖,冷泡,夏天喝着最清爽。她没说话,

只是指尖在镊子上轻轻捏了捏,然后继续修补残卷,只是动作比刚才更慢了点。

白野见她没拒绝,眼睛亮了亮,站起身:“那我先去找书了,不打扰你干活。”说完,

她轻手轻脚地走到书架边,踮着脚够最上层的红布函套。她的个子不算矮,可书架太高,

够了两次才够着,差点撞着旁边的书。温清辞的目光从残卷上移开,悄悄看了她一眼。

白野踮脚时,牛仔外套的衣角往上缩了点,露出一小截腰,很细,皮肤是健康的浅蜜色。

她很快收回目光,耳根却悄悄泛了点红,像被窗外的阳光晒到了似的。白野找到书后,

没立刻走,又折回桌边,拿起那本《明代金石考》翻了两页,

抬头对温清辞说:“这书里有几页拓片特清楚,我下次来拍的时候,

能不能请你帮我指认下年代?我对金石这块不太熟,怕标错了闹笑话。”“可以。

”温清辞的声音依旧很轻,却比刚才多了点温度。白野笑了,

这次的梨涡更深了点:“谢啦温老师!那我走了,下周见。”说完,她抱着书,

轻手轻脚地走了,下楼时还特意放轻了脚步,没再发出刚才的响声。修复室里又恢复了安静。

温清辞看着手边的茉莉花茶,沉默了几秒,伸手把茶拿过来,放在离自己更近的地方。

瓶身的凉气透过指尖传来,很舒服。她低头看了眼佛经残卷,刚才没填完的浆糊已经干了点,

得重新调。她拿出小瓷碗,倒了点陈糯米浆,又加了点朱砂,用竹筷轻轻搅拌。搅拌的时候,

脑子里却莫名闪过白野刚才的样子,亮着眼睛笑,踮脚够书时的笨拙,

还有那句“脸冷得像雪团”。温清辞的嘴角轻轻勾了下,很快又压了下去,像从没笑过似的。

她把调好的浆糊放在手边,拿起镊子,继续修补残卷。只是这次,

动作里多了点连自己都没察觉的温柔。第二章 无糖茶与旧手套,是风在追雪白野说到做到,

接下来的一周,几乎每天都来古籍馆。有时是早上来,

扛着相机拍一楼展厅的古籍封面;有时是下午来,坐在修复室门口的桌边翻书,不说话,

就安安静静地看,偶尔抬头看一眼温清辞干活的样子,见她没注意,又悄悄低下头。每次来,

她都会带一瓶无糖的茉莉花茶,放在温清辞手边的桌角,离古籍远远的。有时温清辞在忙,

没来得及喝,等她忙完,茶已经不凉了,白野就会说:“没事,我下次给你带冰的,

放在保温袋里,能凉久点。”温清辞从没说过“谢谢”,也没说过“不用带”,

只是每次白野来,她都会提前把窗边的椅子擦干净。那是白野常坐的位置,阳光最好,

也能清楚地看到修复台。周三下午,外面下起了小雨,淅淅沥沥的,把玉兰花瓣打落了一地。

白野没带伞,进来的时候,头发尖沾了点雨珠,牛仔外套的肩膀也湿了一小块。

她照旧把茉莉花茶放在温清辞手边,然后坐在窗边的椅子上,擦了擦头发上的雨珠,

说:“今天雨下得突然,没带伞,等会儿可能得蹭馆长的伞回去。”温清辞没抬头,

手里还在修补一本清代的诗集,指尖捏着的宣纸很薄,得格外小心。她沉默了几秒,

才开口:“柜子里有伞,黑色的,在最上层。”白野愣了一下,随即眼睛亮了:“真的?

那我等会儿借一下,明天还回来。”“不用还。”温清辞的声音很轻,“那把伞放了很久,

没人用。”白野“哦”了一声,没再多说,只是翻开带来的笔记本,开始画拍摄草图。

她下周要拍展览的照片,得提前规划好角度。修复室里很静,只有雨打窗户的声音,

还有温清辞捏着宣纸的轻响。白野画了一会儿,抬头看温清辞,她正低头修补诗集,

眉头微蹙,很认真的样子,眼镜滑到了鼻尖,她没抬手推,只用下巴轻轻蹭了蹭,

把眼镜蹭了回去。那动作有点可爱,不像平时那么冷。白野忍不住笑了,拿出手机,

悄悄拍了张照片。没拍脸,只拍了她的手和桌上的诗集,还有窗边飘进来的一片玉兰花瓣。

温清辞像是察觉到了什么,忽然抬头。白野手忙脚乱地把手机收起来,假装在翻笔记本,

耳朵有点红:“我…我刚才在看草图,没拍你。”温清辞没说话,只是看了她一眼,

然后低头继续修补诗集。只是嘴角的弧度,比刚才明显了点。过了一会儿,温清辞放下镊子,

起身去倒热水。她路过白野身边时,脚步顿了顿,说:“桌上有毛巾,在左边抽屉里,

擦下头发,别感冒了。”白野愣了一下,随即反应过来,连忙拉开抽屉,

里面果然放着一条浅灰色的毛巾,叠得整整齐齐的,还带着点阳光的味道。

她拿起毛巾擦头发,心里有点暖,抬头对温清辞说:“温老师,你怎么什么都有啊?

跟哆啦A梦似的。”温清辞没回头,只“嗯”了一声,走到饮水机边倒热水。她倒了两杯,

一杯自己喝,一杯放在白野手边:“喝点热水,暖身子。”白野看着手边的热水,

又看了看温清辞。她正低头吹着杯子里的热气,眼镜上蒙了层白雾,她抬手推了推,

动作很轻。白野忽然觉得,温清辞也不是那么冷,像雪团似的,看着凉,其实里面是软的,

得用点温度,才能化出甜来。周四早上,白野来的时候,手里除了茉莉花茶,

还多了个小布包。她把布包放在温清辞手边,说:“我昨天整理东西,翻出一副手套,

是薄羊皮的,挺软的。看你修补古籍时总戴棉手套,可能有点厚,这个薄点,方便捏镊子。

”温清辞拿起布包,打开看了看,里面是一副浅棕色的羊皮手套,确实很薄,质感很软,

指尖的位置还做了防滑处理,很适合修补古籍时用。她抬头看白野,

眼神里多了点疑惑:“你怎么知道我戴棉手套?”“上次看你修补佛经时,棉手套有点厚,

捏镊子的时候,指尖总有点僵。”白野挠了挠头,有点不好意思,“我朋友是做手工的,

送了我几副这种手套,我用不上,想着你可能需要,就给你带来了。”温清辞没说话,

只是把手套放回布包里,放在自己的抽屉里和她的棉手套放在一起。她拿起那瓶茉莉花茶,

拧开盖子喝了一口,很凉,很清爽。她看着白野坐在窗边翻书的样子,

忽然开口:“下周展览,你想拍哪些古籍?我可以提前给你留出来,找光线好的位置。

”白野愣了一下,随即笑了:“真的?那太好了!我想拍你上次补的佛经,

还有那本《明代金石考》里的拓片,还有……”她顿了顿,有点不好意思地说,

“还有你…我想拍张你修补古籍的照片,放在杂志的扉页,应该会很好看。

”温清辞的耳根又红了。她没立刻答应,只是低头喝了口茶,过了几秒才说:“可以,

但不能拍脸。”“行!”白野立刻点头,眼睛亮得像星星,“我只拍你的手和古籍,

还有肩膀以下,保证不拍脸!”接下来的几天,两人偶尔会聊几句。大多是白野说,

温清辞听。白野会说她昨天去拍日出,遇到了一只流浪猫,

给它喂了火腿肠;会说她拍的照片被杂志选中了,

编辑夸她拍得有温度;会说她上次去外地拍古镇,吃了碗超辣的面,辣得眼泪都出来了。

温清辞很少回应,只是偶尔“嗯”一声,

或者问一句“那猫后来去哪了”“面有多辣”——但每次问,白野都会说得更起劲,

像得到了鼓励似的。周五下午,白野没来。温清辞坐在修复室里,手里捏着镊子,

却没心思修补古籍——桌上没有茉莉花茶,窗边的椅子空着,连雨打窗户的声音,

都显得比平时安静。她看了眼墙上的钟,已经下午四点了,白野平时这个时候,早就来了。

她拿出手机,犹豫了几秒,还是没敢打过去,怕打扰她,也怕显得自己太在意。

直到快下班的时候,馆长进来送文件,随口说:“白野今天没来?早上她给我发消息,

说昨天拍夜景的时候摔了一跤,脚踝肿了,在家休息呢。”温清辞的心猛地一紧。

她抬头问馆长:“她没事吧?有没有去医院?”“应该没事,她说只是轻微扭伤,涂了药,

休息两天就好。”馆长笑了笑,“你还挺关心她的嘛,平时看你对谁都冷冷的。

”温清辞没说话,耳根有点红。等馆长走后,她立刻拿出手机,找到白野的微信,

二人在上次讲座后加的,没聊过天,犹豫了很久,才发了一句:“脚踝怎么样了?

”没过多久,白野就回复了,还带了个委屈的表情:“有点肿,走路有点疼,不过没事!

温老师你怎么知道我受伤了?”温清辞:“馆长说的。

”白野:“哦~那我下周展览可能去不了了,得在家养伤,有点可惜。”温清辞看着屏幕,

沉默了几秒,又发:“地址给我,我给你送点药。”白野发来一个地址,

还加了句:“不用麻烦温老师,我自己有药!”温清辞没再回复,只是收拾好东西,

关了修复室的灯,拿着伞和抽屉里的手套,也就是白野送的那,往白野家的方向走。

她记得附近有家老字号的骨伤科诊所,药膏很管用,她以前扭伤过,涂了两次就好了。

白野家住在老小区,楼层不高,三楼。温清辞按了门铃,过了一会儿,门才开。

白野穿着睡衣,头发乱糟糟的,脚踝上贴了块膏药,一瘸一拐地站在门口,看到温清辞,

眼睛都瞪圆了:“温老师?你怎么真来了?”温清辞没说话,走进屋里,

把手里的药膏递给她:“诊所买的,消肿快,比你贴的那个管用。”她又看了眼白野的脚踝,

“怎么摔的?”“就是拍夜景的时候,踩空了台阶,没注意。”白野挠了挠头,

有点不好意思,“让温老师跑一趟,太麻烦了。”“不麻烦。”温清辞环顾了一下屋子,

屋里很整洁,客厅的墙上挂着很多照片,大多是风景,有日出,有古镇,有海边的日落,

还有几张是古籍的细节,拍得很细腻。最显眼的是一张放在桌上的照片,

是上次在古籍馆拍的,温清辞的手,还有桌上的诗集,旁边飘着一片玉兰花瓣。

温清辞的脸有点热,连忙移开目光:“我帮你涂药。”白野愣了一下,随即点头:“好。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