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那个阳光灿烂的午后相遇,凌羽真和芥川慈郎几乎形影不离。
一个沉静如水,一个热烈似火,性格迥异的两人,却奇妙地构成了最稳固的互补。
这种互补,在他们一起接触网球后,愈发明显。
社区附近那个老旧的红土公共网球场,成了他们童年和少年时代的乐园。
起初,是慈郎的“玩”带动了凌羽真的“趣”。
慈郎对网球的喜爱,纯粹源于“好玩”。
他拿着对他来说还有些过大的球拍,跌跌撞撞地追着黄绿色的小球,摔倒了就咯咯笑着爬起来,打出一个毫无章法却意外难接的“慈郎式”回球,就能让他开心地欢呼半天。
他的网球,充满了即兴的创意和纯粹的快乐。
而凌羽真最初只是陪着慈郎。
他做事认真,即便是玩耍,也会下意识地去思考姿势、力道。
他看着慈郎毫无规律的打法,会微微蹙眉,然后尝试用自己从书上学来的逻辑去理解、去模仿、去调整。
是慈郎那种浸入骨髓的快乐,感染了凌羽真,让他最初握拍时的那份“严肃”,渐渐融入了“乐趣”的温度。
接着,是凌羽真的“序”规范了慈郎的“乱”。
当慈郎的兴趣稳定下来后,凌羽真温和中的那份“霸道”开始悄然显现。
“慈郎,发球时脚不要过线。”
“手腕要这样固定,不然容易受伤。”
“不要只盯着球,要看对手的位置。”
他会用那双深紫色的眼眸平静却不容置疑地看着慈郎,一遍遍耐心地纠正他的基础动作。
慈郎天性散漫,常常练着练着就开始走神,或者试图用他那些天马行空的“怪招”蒙混过关。
这时,凌羽真不会生气,但会非常坚持。
他会走到网前,看着慈郎,语气温柔却带着一种奇异的压迫感:“慈郎,再来一次。
基础不牢,你的那些有趣的想法,就只是空中楼阁。”
或许是因为凌羽真身上那种天生的、令人信服的气质,又或许是因为慈郎内心深处对这位幼驯染毫无保留的信任和依赖,尽管会觉得枯燥,慈郎还是会嘟着嘴,乖乖地按照凌羽真的要求,一遍遍练习挥拍,练习步法。
是凌羽真的严谨,为慈郎日后那令人惊叹的网前魔术般的触觉和敏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让他的天赋没有沦为散漫的浪费。
他们的练习赛,是最奇特的共舞。
慈郎是进攻的、跳跃的、充满惊喜的火焰。
他的网前嗅觉天生敏锐,时常能打出匪夷所思的截击。
他会兴奋地满场飞奔,打出好球时会开心地大叫:“小真!
看到没有!
我厉害吧!”
而凌羽真,则是防守的、沉稳的、掌控全局的静水。
他很少主动发起致命攻击,他的回球总是精准地落在场地的各个角落,角度刁钻,节奏多变,像一位耐心的布局者。
他会用看似温和的回球,引导着慈郎不断奔跑,消耗他的体力,同时也在默默计算着慈郎的击球习惯和弱点。
当慈郎因为体力消耗过大,开始露出疲态,甚至眼皮开始打架时,凌羽真深紫色的眼眸会闪过一丝极淡的笑意。
他不会趁机猛打,反而会放慢节奏,打出一些让慈郎能够舒服回击的球,同时用他那温和的声音提醒:“集中精神,慈郎。
还有三球。”
他像一位最了解自己作品的雕刻家,一边用“霸道”的掌控力磨砺着慈郎的技术和意志,一边又用“温柔”的守护,小心呵护着慈郎对网球最本真的热爱,不让他因疲惫和挫败而失去兴趣。
他们共同进步,彼此成就。
在凌羽真日复一日的“监督”和陪练下,慈郎的基本功越来越扎实,他那惊人的天赋和网前感觉,有了坚实底座的支撑,开始绽放出耀眼的光芒。
他依然开朗爱笑,但在球场上,多了一份专注和韧性。
而凌羽真,在与慈郎这个“不可预测”的天才的对决中,锻炼出了超凡的观察力、预判能力和掌控比赛节奏的能力。
为了应对慈郎那些出其不意的灵感迸发,他必须更快、更准、更全面。
慈郎的“不可控”,反而逼出了凌羽真内心深处那份为了守护重要之物而必须强大的“霸道”。
夕阳下,两个少年在球场上奔跑的身影被拉得很长。
一个喊着“小真看球!”
,活力西射。
一个回着“脚步跟上,慈郎。”
,沉稳如山。
汗水挥洒,笑声和击球声交织。
他们是对手,更是最了解彼此的战友。
凌羽真用他的温柔与坚持,为慈郎铺就了通往天才之路的基石;而慈郎用他阳光般的热情和纯粹,点亮了凌羽真的网球世界,让他守护的本能,在球场上找到了最温柔的归宿。
他们的网球,从最初一个带着玩闹,一个带着陪伴,逐渐变成了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成了连接彼此灵魂最坚韧的纽带。
这段共同成长的岁月,塑造了日后冰帝那个睡眼惺忪却能在网前绽放光芒的天才芥川慈郎,也锤炼了那个温柔之下蕴藏着惊人力量的凌羽真。
最新评论